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李运富:调研远古文化符号 探寻中华文明源脉_世界最资讯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3-07-04 11:18:51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并特别提出要实施好“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


(资料图)

探寻中华文明源脉是传承发展中华文明的基础

传承发展中华文明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先需要了解中华文明从何而来,因何而起,如何进步,也就是要探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脉络。党和国家非常重视这方面的工作,早在1996年就启动了“夏商周断代工程”。这个工程的最终成果是研制出《夏商周年表》,为我国公元前841年以前的历史建立起1200余年的三代年代序列。认为夏代开始于公元前2070年,商代开始于公元前1600年,盘庚迁殷为公元前1300年,周代开始于公元前1046年。在这个年表基础上,夏商周三代的历史进程将逐步精确化,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及早期发展就有了参照系。

紧接着,国家又实施了“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项目,经过十多年的努力,2018年发布成果。该成果认为:距今5800年前后,黄河、长江中下游及西辽河等区域出现文明起源迹象。距今5300年以来,中华各地区陆续进入文明阶段。距今3800年前后,中原地区形成更为成熟的文明形态,并向四方辐射文化影响力,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从而形成以中原为核心的华夏文明基本格局。

以上研究证明了4100年左右的中华朝代史和5300年左右的中华文明史。但其主要依据是甲骨文之前的考古遗址和文化遗址。其实,在甲骨文之前,还有很多具有表意作用的文化符号,这些表意性文化符号可能是甲骨文符号系统的源头,因而可能有助于探寻更早的中华文明形态。

中华远古文化符号是中华文明源脉的重要实证

中华文明是不是就只能证实5000年?这涉及“文明”的定义和判断标准。人类进入文明的判断标准有不同看法。西方提出的文明标准有四项:城市、文字、青铜、神庙和祭坛。李辉在《中华文明的起源时间向前推5000年》中认为“以西方文明的物质产物作为标准来评判东方文明并不科学”,所以提出“东方文明形成的标准应该调整为:国家政府(帝王)、文书记录(图文徽章)、礼仪规范(礼制玉器)、历法或法规”。黄饮冰《再论人类文明的起源标准和东西文明的分野标志》指出:“无论是西方的文明四标准,还是李辉提出的东方文明形成四标准,都是成熟文明的标准,解决不了如何判断‘最早文明’这个问题,最早文明涉及到的是‘文明起源时间点’的确立问题。”实际上,“陶器、农业、城市、文字、青铜、神庙和祭坛、宗教、文学艺术、科学技术都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果。但是,由于文明的个性,以上的文明成就不一定在所有的文明中出现,也不可能同时出现。比如文字,有些族群在其具有一些世界文明的进程的力量的时候,还没有发明文字,如匈奴人、金人、蒙古人等,但总不能说他们没有文明吧?”

确实如此,谈文明起源,应区别单项文明和总体文明、早期文明和成熟文明、个性文明和共性文明等,因而文明不应该只有固定不变的标准,也可以不必同时具有某几个标准。如果有了文字或者与文字性质相当的符号,即使不具备其他某一或某些条件,也是可以认定某种程度上的文明的。因此,在讨论中华文明的起源问题时,如果其他标准有争议,我们完全可以首先考察文字或类文字符号的起源。

一般认为,“文字必须记录成句的语言”,要能够读出语音来才能算文字,但自源文字是逐个逐渐产生的,不可能一开始就能完整记录“成句的语言”,因而也不可能有明确的读音。大量远古陶器上的表意文化符号,既不能证明它记录了语言的某个读音,也无法证伪它没有读音,所以把有无读音当作文字的判断标准,对原始阶段的自源文字来说是无效的。我们认为,“具有一定构意,不受时空限制而反复出现的符号就是文字”,按照这种认识,文字的起源就可能大大提前,中华文明的源头也会随之大大提前。中华远古表意性文化符号即使不认定为文字,也一定跟文字起源相关,跟中华文明探源相关。郭沫若说:“彩陶上的那些刻划符号,可以肯定地说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或是中国原始文字的孑遗。”如果认可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殷商晚期的甲骨文是已经成熟的文字,那么把殷墟甲骨文之前与文字起源有关的那些“表意性符号”看作尚未成熟的试创原始文字应该是符合事理逻辑的。可以说,远古表意符号是中华文明早期的重要表现形式,应该成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中华远古文化符号可能提前中华文明的历史

除借源文字外,自源文字的成熟不可能是短时间突然发生的,如果认可3300年前的殷墟甲骨文是成熟文字,足以代表中华文明的成熟,那在这之前就应该还有更早的文字形式存在。黄饮冰认为,“中国成熟的文字,可以确定是龙山文化时期的骨刻文,距今4500年。中国文字的萌芽期,可以追溯到距今9000年的贾湖文化和彭头山文化,那个时候个别的文字和符号就已经定型。中国的城市建设,可以追溯到距今9000年的彭头山文化,在彭头山文化大型的环壕集聚区的类城市就已经出现了。”彭头山文化已经出现陶器、稻种和聚居城邑,那么同时代的贾湖文化出现多种表意性符号不应惊奇,还有甘肃大地湾文化和宁夏大麦地岩画也出现了大量表意符号。大地湾一期文化经C-14年代测定,距今约7800—7300年。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岩画研究中心的研究员李祥石利用丽石黄衣计算出,大麦地岩画的年代约为距今8000年到7000年之间。这么多文化符号在距今7000—9000年时代出现,还伴随有陶器、农业、城邑,如果这些得到确认,那说中华文明在8000年前就已产生,应该不算没有根据。

但问题是这些8000年前的符号能够代表文明吗?与此类似的远古符号还有很多,包括出土文物(陶器、骨片等)上的表意符号、岩崖石刻上的表意符号、民间流传的神话人物所造符号等。例如仰韶文化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文化类型之一,主要分布在豫西、渭河流域和晋南地区。一般认为仰韶文化距今7000-5000年,其刻画符号载体多为陶钵残片,多刻在陶钵外口沿黑宽带纹上,从符号形态来看,多为简单的几何形符号,也有一些较为复杂的符号,而且在不同遗址有反复高频出现的符号。这些不同文化类型的符号分布情况如何,相互之间的关系如何,怎么跟后世的各类符号直至甲骨文建立起发展脉络,怎么跟相伴相随的其他文明形式建立起逻辑关联,这就需要对甲骨文之前的各种文化符号进行全面搜集和系统梳理,需要逻辑分析和学术研究,也需要进行科学保护。搜集、整理和保护这些文化符号,需要全国文博部门和单位的支持,例如渑池仰韶文化、西安半坡遗址、红山文化、河姆渡遗址、秦安大地湾遗址、良渚博物院等史前遗址博物馆,这些博物馆可以带我们穿越到人类历史和文明的源头,还原先人生活的场景,探寻他们表情达意的方式以及通过符号探究他们对宇宙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为了有效开展远古文化符号的调研和保护工作,我们建议国家和拥有文化遗址的地方政府联合实施文化工程,全面调研远古文化符号,系统探寻中华文明源脉。具体工作大致包括:(一)搜集全国各地所有文化遗址和自然景观中发现并著录或报道过的晚商以前的各种具有表意性质的文化符号。分类或分时代编辑成系列画报式资料丛书,撰写总目提要,摸清中华远古文化符号家底。(二)运用现代照相技术和网络技术,将所有搜集到的远古文化符号连同其载体(器物)全都高清数字化,建成信息详明、图像清晰、检索方便、资源共享的“中华远古文化符号大数据平台”,为溯源中华文明和研究文化符号提供全信息资料库。(三)征集购置部分原物,同时主要利用3D打印技术复制有代表性的符号及其载体,运用声光电技术手段,直观展现各种远古文化符号的依附实物和存现环境,并按一定原则设计造型、布置空间、调配颜色,建成可供观览、验证和互动,并且具有研究和保护功能的专题性“中华远古文化符号博物馆(或展览厅)”。(四)在全面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对中华远古文化符号进行系统整理和专题研究,厘清各种文化符号之间的关系,分析远古文化符号的实际功用及其历史价值,探寻从远古文化符号发展到殷商甲骨文明的过程和脉络,反推并确证中华文明传承的最早源头。(五)在整理和研究的基础上,编写与远古文化符号相关的故事、文化知识读物,制作具有中华远古文化符号特征的音像短片和文创产品,利用大数据平台和博物馆场景,进行中华文明传统教育,传播中华文明精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作者:李运富,现任国家语委科研机构汉字文明传承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郑州大学学科首席教授、文学院院长。本文为河南省社科规划委托项目“殷墟甲骨文之前的文化符号与中华文明探源研究”(2022DWT088)的相关成果。】

X 关闭

推荐内容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2 青年办公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20   联系邮箱:39 60 291 42@qq.com